一直有不少小伙伴在后臺留言
想要出期電腦顯示器選擇的文章
本期就給大家分享一下
我是如何選擇高性價比的
后期專業電腦顯示器?
顯示器分類
首先目前市面顯示器主要分為辦公顯示器、電競顯示器和專業顯示器這三大類,辦公顯示器價格實惠;電競顯示器刷新率高、相對顏色一般;專業顯示器色彩精準、分辨率高、適應不同后期場景需求,所以如果用于后期,我們可以優先選擇專業顯示器。
屏幕大小和分辨率
顯示器屏幕的大小和分辨率,真的是太影響后期的效率了,尤其是視頻制作,大屏幕高分辨率能夠展現出更多的界面,比如在一屏下,時間線可以展現的更長,素材庫也能夠顯示更多,這在我們操作時就更加方便。我個人建議預算合適時優先一步到位上4K。
高清 1080P與4K 3840P PR界面
當下,4K分辨率的影視拍攝與制作已經越來越多了。B站等很多平臺都專門支持4K視頻傳輸,北京冬奧甚至已采用了8K視頻技術直播,所以大家現在換后期剪輯設備一步到位上4K已經很理所應當了。4K的分辨率是高清的4倍,如果我們用通常的高清顯示器來觀看,那么即使鋪滿全屏,也會被壓縮到25%的原始畫面大小,這樣對于素材檢驗和觀看效果上,都沒達到最佳效果。
而且采用高清顯示器觀看4K素材時,由于畫面被縮小,一些焦點的誤差,可能會因為縮小而看不出來,噪點也可能被抹平,所以在4K素材下,配合使用4K顯示器觀看是很有必要的。
色域、色深和色準
色域:它決定了顏色的豐富度
簡單來說就是能顯示多少顏色,顯示設備顯示的顏色的范圍有幾種標準,比如大家熟悉的 sRBG、NTSC、P3等等,對于后期制作來說,最重要的就是 sRGB 和 Rec.709了,普通顯示器達到 70%sRGB 就算合格,但專業的制圖顯示器需要達到 99%sRGB的水平,當然市面上標注的99%sRGB實際上和100%sRGB都是一個梯隊,不過是看廠商宣傳的保不保守了。
在上圖中,舌狀色彩區域為人眼能夠正常識別的顏色范圍,黑色三角區域是 100%sRGB 范圍,比如我用的顯示器正好覆蓋了黑色區域的色彩范圍。相比普通顯示器色域值要高出很多,顯示效果非常理想。
當然也有朋友會問,有沒有必要用到廣色域的設備,也就是常說的DCI-P3色域,我建議是在相對比較基礎的入門階段,沒有必要選擇P3色域的設備,P3色域主要服務于院線電影使用,而日常的流媒體視頻基本上都是sRGB色域下顯示,如果用廣色域的顯示設備但又不懂色彩管理的話,很容易出現色彩過飽和的情況,反而不利于培養平時對色彩的感知能力。
色深:決定了色彩過渡是否流暢
色深是用 bit 數來表示數碼影像色彩數目的單位,面板的bit數代表的并不是色彩的色域或鮮艷程度,它指的是色彩的層次,8-bit 表示 256 灰階,10-bit 表示 1024 灰階,灰階級數越多表示顏色越精細,色彩過渡更為均勻;
大家在后期制作回看的時候,說不定就碰到過這樣的情況;用普通顯示器看的時候,相近顏色的呈現上明顯會出現斷層、光暈,而左邊在用專業顯示器時,色彩過渡自然無瑕疵,這就是 10-bit 面板的強大之處!
色準:決定你的渲染作品的色彩還原能力
Delta E 值是色準的指標,也可以說是選擇一臺專業后期設備的核心指標,它代表顯示器顯示的色彩相比標準色彩的偏移程度,Delta E 值越小、顏色準確度越高,專業級顯示器的 Delta E 值小于 3,適用于對色彩敏感或對細節有嚴格要求的影視行業;
但是要注意的是,色準這項指標如果有條件,盡量去用設備測試一下,這樣才能獲得最好的體驗。如果是沒有這個條件,那么我建議你選擇市面上一些出廠校色,并且自帶校色報告的,這樣才是最安心的。
像我自己用的這臺設備到手的校色報告上的ΔE值非常小,只有0.41,非常優秀。
針對性的模式優化
因為后期流程比較復雜,包括剪輯、建模、調色、動畫等等,所有需要擁有內置多種色彩模型的顯示器,這樣可以讓我們后期效果更好提升;
比如我在用的顯示器,它內置8種圖像模式,適用于不同的使用場景,其中有適合影視后期制作的 Rec.709 模式,動畫設計模式,適合在昏暗環境中調色的的暗房模式等等。這些模式各自有特殊的對比度、銳度和色溫設定,可以起到優化視覺效果的作用,幫助我們更好的后期。